节点文献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浅层构造变形和活动性
【摘要】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带,在华北地区也是一条地震活动带.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总长约4000km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对郯庐断裂渤海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变形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呈不连续展布,由14条北东-北北东向的次级断裂组成,总体呈北北东走向;断裂带宽度由南向北变窄,莱州湾和渤中海域断裂带结构相对复杂,主要由褶皱和倾向相同或相反的更次一级张性断裂组成,背斜顶端通常发育微型对称性地堑;辽东湾内断裂带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有倾向相同或相反的更次一级断裂组成.断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显示,辽东湾内郯庐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Q3末),而在莱州湾和渤中海域,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全新世早期(Q4初),并和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统计计算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郯庐断裂带的垂向位移量为6~11m,渤中海域具有较大的平均垂向滑动速率,向南北两侧变小;不同时期的垂向滑动速率显示,郯庐断裂带在2个时期具有>0.06mm/a的活动速率,分别为23~10,85~65ka BP.运动学上,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张性正断作用.综合构造变形、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渤海内的郯庐断裂带可划分为莱州湾段、渤中段和辽东湾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060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2008G12)资助项目
- 【文献出处】 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编辑部邮箱 ,2010年08期
- 【分类号】P542
- 【被引频次】25
- 【下载频次】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