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

【作者】 于晓燕

【导师】 岳礼玲;

【作者基本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 , 诉讼法学, 2009, 硕士

【摘要】 随着我国民主建设和法治进程的加快,民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管理的要求也越加迫切。司法权是公共权力的一种,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媒体报道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媒体报道对刑事案件,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产生极大的兴趣。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在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实现,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对刑事审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媒体报道自身的性质特点、运作方式及实践中法律规范的缺失,导致了实践中媒体报道对刑事审判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了法院的中立和公正。本文就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阐述,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媒体报道的概念范围和在刑事审判中的功能。媒体报道成为进行舆论监督和满足民众知情权的重要平台,了解媒体报道的概念范围,是很有必要的。媒体报道的权力来源是言论自由权和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进行舆论监督的基础。媒体报道在刑事审判中,具有实现监督功能、促进审判公开的落实,起到教育民众的功能。第二部分,介绍了与媒体报道相关的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审判公开、司法独立、无罪推定、保障被告人回归社会是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媒体报道一方面能够促进这些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相互冲突的一面。第三部分,介绍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的关系。媒体报道对刑事审判具有积极影响,促进审判公开,实现民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起到宣传法制提高民众法律意识的作用。媒体报道对刑事审判的消极影响是,影响司法独立的原则的实现,不利于无罪推定原则的实现,侵犯了被追诉人的肖像和隐私权,影响其公正审判权,不利于被告人的改造和回归社会。第四部分,介绍了国际和国外的通行做法和经验。介绍了国际人权文件的相关规定,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和德国的立法和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外国成功经验的借鉴,可以是我国立法的重要参考。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之间存在的立法、实践中的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通过完善立法、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缓解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的紧张冲突,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媒体报道刑事审判原则关系改革完善
  • 【分类号】D925.2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39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