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研究

Study on Our Country’s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作者】 胡端阳

【导师】 张明;

【作者基本信息】 西南财经大学 , 财政学, 2008, 硕士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居民生活用水质和量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占中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而作为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的饮用水供给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脱节,并开始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短缺与水质恶化导致了一些与饮用水有关的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速发展农村饮用水供给发展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的大问题,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发展的实际出发,试图分析农村饮用水供给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结合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进行了经济属性界定;介绍了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的发展历史,然后结合农村饮用水供给的实际发展情况,探讨了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原因进行了深层剖析;最后在借鉴其他国家在饮用水供给上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的对策、建议。本文共由4章组成。第1章分析了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的公共产品属性。农村饮用水供给划分为饮水工程和饮水安全两个方面,其中饮水安全又涉及到水资源、治污防污、医疗卫生保障等要素。本章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每个要素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了界定。我国农村饮水供给最根本和最显著的公共产品特征或属性,是它对当今中国农村的基本性、基础性和社会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财政”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制定我国农村饮水公共供给及其管理运作制度的根本原因所在。第2章对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肯定了我国农村饮水供给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十五”期间,国家投入国债资金117亿,加上各级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总投入220多亿元,共建各类饮水工程120多万处,使60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困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饮水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农村饮用水供给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农村急需饮水解困的群众数量仍然很庞大,农村饮水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饮,水水质问题突出,局部地区缺水严重。最后从水污染、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农村饮水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3章借鉴了其他国家在饮水供给方面的经验,主要选取了法国、荷兰、美国、德国四个西方国家,从政府监管、水价制定、水污染治理、供水法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供我国农村饮水供给借鉴的经验:完善我国的水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水,一切水事活动依法办事;在资金筹措方面,必须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收个人、集体、地方、国家、企业集团、外国政府、外国财团、国际机构等一切可能的资金,用于发展供水事业;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强势地位,从而提高供水效率。第4章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机制创新。首先分析了农村饮水多元供给的公共产品理论依据及政府、企业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问题上的双重困境:饮水工程建设难度大,工程造价高,农村经济又不发达,农民自筹资金能力低,加之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的税源锐减,在财政紧张约束条件下,乡镇政府可支配财力的减少必然会使农村公共产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农村饮水工程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般外部性的特征,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提供饮水工程的动力不足。从而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当遵循“政府诱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降低成本、合理定价、灵活服务,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诱导作用,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并通过政府的规划和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场规范有序。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各地的技术、资源、自然地理条件和改革开放程度不同,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平衡,所以对农村饮水供给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确立不同区域的工作重点。对农村水质应坚持安全检测管理,各地区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本文选题紧扣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农村饮用水供给作为研究对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的情况,对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进行了探讨,创新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1、从研究对象来看,很多学者的对供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供水领域,以农村饮用水供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较少,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区域的现状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却很少从理论上进行阐释。本文试图运用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一个可供借鉴的基本构架。2、本文在对国外一些国家供水实践与我国的国情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关于本文的不足,首先是关于文中的一些初步构想,如征收水污染税等,仅仅是一种粗线条的构思,若需要付诸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以增强可操作性。其次,文中索引数据均为一些统计数据,缺少第一手的资料,使得对现实的解说力度不够强。另外,由于笔者作为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在资料的把握、实践的积累,理论素养等方面的水平有限,难免造成文章在准确度和透彻性方面的局限。

【Abstract】 Our economy has been rapidly grown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has been obviously enhanc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ough rapidly developed of all sections,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for the farmers --is in a state of natural development. The shortage of drinking water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lead to some diseases related to the drinking water, which affected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seriously. With a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water supply in China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problem which the rural water supply faced , and put forward some viable suggestions on these problems.This thesis contains five chapters. The chapter one analyses the economic attributes of elements which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volved. The chapter two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for the problems our country’s rural existed, and analyzes its reasons. The chapter three describes the practices of some western countries and summarises some experiences to our country. Consequently the chapter four puts forwards concrete proposals to solve rural water supply problems.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