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作者】 沈菲

【导师】 罗明辉;

【作者基本信息】 湖南大学 , 日语语言文学, 2008, 硕士

【摘要】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对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翻译批评以及翻译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由于受到欧美翻译界翻译“文化学转向”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起,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其研究角度大致可分为“创造性叛逆”、译者的角色、译者的介入以及主体间性这四个角度。这些研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明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翻译主体的界定尚未统一,而翻译主体的界定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重大前提。二是过于强调主体间性,以致出现否定、取代主体性的倾向。三是译者主体性的能动层面与被动层面被割裂开来分析,而事实上,它们构成矛盾的双方,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四是至今为止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大多以英汉·汉英翻译为考察对象,涉及到日汉·汉日翻译过程的则非常少见。而日语和英语在同汉语的相似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以至于译入语与原语之间存在的语言和文化上的类似点之多寡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本文在译者是唯一的翻译主体这一前提下,从哲学角度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围城》的日译本为例,通过分析其中译者对译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试图阐明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译者主体性表现在翻译目的、译者对读者期待与接受情况的预测、以及译入语与原语之间存在的语言和文化上的类似点之多寡三个方面。本文同时指出:在为我性指导下的“能动性——受动性”的相互作用对翻译乃至艺术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翻译译者主体性译本选择翻译策略围城
  • 【网络出版投稿人】 湖南大学
  • 【网络出版年期】2008年 12期
  • 【分类号】I046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466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