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去留两绪意彷徨

【作者】 张历

【导师】 郭雅希;

【作者基本信息】 天津美术学院 , 史论, 2005, 硕士

【副题名】李骆公油画艺术研究

【摘要】 本文从李骆公(1917—1992)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和因政治缘故而终止的过程出发,围绕“写意油画”,来论述李骆公的“调和”论、“纯艺术”思想和绘画教学思想的产生、特征和结果,剖析李骆公“写意油画”的学理来源、历史价值和现实影响,同时考察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李骆公在那个风云幻化的时代,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并实现个人的价值判断。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李骆公的“写意油画”应初步形成于留日时期,完善成熟于归国以后。其抒情写意的作风,虽然和建国以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美术主流模式格格不入,但却显示了对油画“本土化”可能性的一种可贵尝试。与其“写意油画”相对应的“调和”论,则站在统观中西艺术传统的高视点上,试图融会野兽派为主的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文人写意画,而中年后的书法篆刻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和转换。“纯艺术”追求贯穿了他一生艺术实践的轨迹,实际上也左右了他的现实命运。全文节选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生平,以史带论,侧重分析李骆公的特殊经历与其艺术风格、艺术思想演变的内在关联:第二部分,以纯理论的方式,分别探讨李骆公的“写意油画”、“调和”论、“纯艺术”思想及其艺术思想在所处时代的“不合时宜”。

  • 【分类号】J213
  • 【下载频次】6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