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限水灌溉与施氮方式对小麦光合生理及品质的调控研究

Regulation Effects of Limited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mes on Photosynth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Traits in Winter Wheat

【作者】 姚战军

【导师】 郭天财; 王晨阳;

【作者基本信息】 河南农业大学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004, 硕士

【摘要】 2001~2003连续两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目前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限水灌溉和等氮量不同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生理特征、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及叶面积指数均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其中灌水次数的调控效应大于施氮方式。同时发现,灌水次数与施氮方式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在不灌水(W0)与拔节期灌1水(W1)条件下,以拔节期追施氮肥(N3)处理效果较好;在拔节期+孕穗期灌2水(W2)情况下,以孕穗期追施氮肥(N4)处理效果较好。表明灌水结合氮肥后移,对于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维持生育后期较高的功能叶叶面积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本试验中,以拔节期、孕穗期灌2水与孕穗期追施氮肥处理组合(W2N4)的成穗数及叶面积指数最高。2.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方式影响小麦植株体内氮代谢水平。在开花至花后18d内,灌水(W1、W2)各处理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其氮素转运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W0)。相反,不灌水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从开花期即开始大幅度下降,叶片功能期明显缩短,不利于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从施氮方式看,“氮肥后移”有助于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含氮量,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从而延长了叶片功能期,可有效防止植株早衰。3.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速率均具有明显影响。在不同灌水次数间,各时期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Pn)均以不灌水处理(W0)最低,与灌水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以灌2水处理(W2)最高。在不同施氮方式间,后期植株旗叶Pn以氮肥全部基施(N1)处理最小,孕穗期追施处理(N4)最大。 <WP=7>随灌水次数增加,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明显递增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却显著下降。不同施氮方式间,随追氮时期后移,Fv/Fo、Fv/Fm及qP逐渐增大,其中Fv/Fm以N4处理最大,且与N1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Fv/Fo以N2处理最大;qP以拔节期追施氮肥(N3)处理最大,而qN则随追氮时期推移呈下降趋势,且以返青期追施氮肥处理(N2)最小。不同水、氮处理,籽粒灌浆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即均呈“慢-快-慢”的变化特点,在花后20-30d内灌浆速率最快;在花后20d内,不灌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