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探析

A Study on the Lyric Art of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

【作者】 岳丽颖

【导师】 潘啸龙;

【作者基本信息】 安徽师范大学 , 美学, 2004, 硕士

【摘要】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杰出代表,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本文紧紧围绕《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的特质,分析其何以具有惊心动魄的真情美,并从抒情结构设置、诗境的虚实处理以及抒情人称与视角的变化等方面探讨其在抒情艺术上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在情感表现方面,《古诗十九首》继承了中国抒情诗歌推重情感表达真挚自然的优良传统,着重抒写一己之情,大胆唱出诗人内心真实的渴望与怨思。同时,诗作又能超越一己之悲酸,写出了人生中最具普遍性、概括性的感受,因而深深打动人心。从美学意义上讲,作品大胆抒发了人生的正当欲求,冲破儒家诗教束缚,高扬人情,表现出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最后,诗人通过细节描摹将情感的变化诉诸具体形象,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由民间走向文人自觉创作的标志,《古诗十九首》在抒情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抒情结构设置方面,主要有“感物而动”的触发式结构,“时空交错”的冥思式结构以及“设事寓情”的叙事式结构。借助于此,诗人使抽象的、变化无端的情感获得托付之物,最终达到真切动人的目的。诗境的虚实处理方面,大体可分为“化虚为实,实中见虚”、“虚实错综,映衬对比”、“似实还虚,似虚还实”三种方式。巧妙的虚实处理,使诗歌整体呈现出委婉曲折而余味无穷的特征。而在抒情人称与视角运用上,《古诗十九首》对《诗经》所开创的代拟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并能通过抒情视角的变换,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抒情主体心理世界的起伏变化。《古诗十九首》在出于自然、发于真情的基础上已显现出鲜明的“作用之功”,诗人以其高超的艺术匠心,表达自己深沉真挚的情思,在诗歌抒情结构设置、诗境的虚实处理、抒情人称与视角变化等方面,均做出了新的开拓与发展,为后世抒情诗艺术发展带来诸多启迪,在中国诗歌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Abstract】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Scholar’s Poem with five 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