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牵连犯问题研究

【作者】 杨文国

【导师】 吴雪松;

【作者基本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 , 刑法学, 2004, 硕士

【摘要】 罪数形态是刑法总论中的难点问题,牵连犯又是其中较为复杂的形态。从牵连犯概念甫一提出开始,刑法学界就没有停止过相关的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学术观点的归纳总结和理性分析,进一步明确牵连犯的概念、处罚原则,以消除司法实践中的混乱。 本文由前言和四部分组成。 前言介绍了我国目前在牵连犯问题上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混乱局面,指出研究牵连犯意义之所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牵连犯的概念、特征及形态。文章中列举了牵连犯的五种概念,并逐一加以分析比较,主张从主客观相统一的立场出发来界定其概念。牵连犯的特征应概括为三个方面,牵连关系是其本质特征。对于牵连关系,本文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观点,并倾向于作出涵义较宽的解释。另外,还探讨了牵连犯的形态及其存废之争。第二部分讨论了牵连犯的认定。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吸收犯、连续犯和结合犯容易发生混淆,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区分。在实践中,想象竞合犯、连续犯容易与牵连犯发生竞合,本文针对不同情形提出了处罚原则。第三部分探讨了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本文首先列举了刑法学界关于牵连犯处罚原则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混乱局面。牵连犯的处罚应坚持“牵连犯的并罚以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超出了其中一个罪的构成要件范围为前提”这一原则,如果牵连犯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没有超出本罪的构成要件范围,应按从一重重处断,反之则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第四部分论述了与牵连犯相关的几个问题,这一部分是牵连犯问题的延伸。在牵连犯与犯罪未完成形态中,论述了牵连犯构成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的情形。从共犯分工的角度讨论牵连犯与共同犯罪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与牵连犯的关系。此外,还探讨了牵连犯出现漏罪如何处理、牵连犯追诉时效如何计算等问题。

  • 【分类号】D924.1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41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