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突围与倦怠

Breakthrough and Languor

【作者】 冯仙丽

【导师】 李江;

【作者基本信息】 广西师范大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3, 硕士

【副题名】论新感觉派的文化精神

【摘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殖民主义的兴盛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繁荣。这种以广大市民的娱乐消费为主导的商业文化不仅给现代人在视角和心理上带来新景观、新感受,而且它还不断促进现代都市人物质欲望以及其他个体欲望的飞升。但由于当时上海都市文化发展的不规则性和受殖民主义文化的影响,使得这种消费文化带有极强的消极因素。新感觉派创作以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为背景,把现代都市景观及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一种文化符码纳入自己文学的表现领域,在文化形态上呈现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与对立。同时,新感觉派又受商业文化的影响,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取向上无不隐含着潜在的商业动机。另外,由于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演进,西方各种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上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于西方各国的世纪末思潮乘虚而入,在中国也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在世纪末情绪的濡染下,新感觉派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消极颓废的色彩。新感觉派在他们的都市创作文本中,大肆渲染都市物质世界的新奇、刺激以及对现代人巨大的震撼力量。他们把这些现代科技所创造的硕果完全看作具有人格化性质的事物,揭示现代都市人对物质疯狂的追逐和不可遏抑的占有欲望,并令人触目惊心地暴露了现代社会的机械化、直线型和高速度对人自然生命的异化,以及对乡土田园的侵袭和对现代人诗意情怀的破坏。新感觉派以他们独具的都市目光揭开都市繁华背后的阴影,并透视出都市人在生命激情高涨后的驰缓、失落和无奈。新感觉派对都市现实的烛照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精神。他们时而把自己纳入都市消费群体而放纵自己的个体欲望,时而又以具有独主人格的知识分子自居而对都市保持高度的清醒。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新感觉派的都市精神和都市意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然而,透过新感觉派所构筑的纷繁、零乱的都市生存世界,我们仍然能打探到新感觉派对都市人生焦灼的心态和忧虑的心情。与同时代存在的京派作家相比,新感觉派这种焦虑是混乱和迷茫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像京派那样能为自己筑造一个纯净、安谧而又坚实的<WP=4>理想境界。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分裂对抗的生存窘境,使他们难以找到精神的归依和灵魂的避难所。他们总是以执着的现实意识体味现代都市人生。虽然这种人生导向缺乏一种生命精神的超越,但它却在现实的生存感悟中提炼出一种既真实又荒诞的都市人生。另外,对新感觉派的精神世界作整体考察我们不可能忽略对新感觉派乡土情结的探讨。因为乡土情结作为新感觉派都市精神的一种转移,它实际上承载着新感觉派创作文化特性的另一种存在。这就是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对新感觉派精神的制约。因为新感觉派这种来自童年和乡土和乡土的记忆总是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新感觉派所受到的都市压力。但是面对强大的都市文化的覆盖,这种乡土情结又显得相当脆弱。它其实只是新感觉派分裂的都市精神的一种补偿。

【关键词】 文化精神都市意识商业文化乡土情结
  • 【分类号】I206.6
  • 【下载频次】15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