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亲属容隐与亲属相犯

【作者】 马启华

【导师】 裴广川;

【作者基本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 , 刑法学, 2003, 硕士

【副题名】刑法的伦理品格

【摘要】 本文共分七部分:引言、第一、二、三、四、五章和结语。 引言部分 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同罪异罚是刑法伦理品格的体现。只有坚持刑法的伦理品格,才能使刑法真正奠基于公正、合理的基础之上,而不至于丧失其应有的正义性。 第一章 刑法上的亲属容隐——伦理品格体现之一 本章分两节。第一节通过纵向研究我国古代刑法和横向比较外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得出结论:亲属容隐普遍地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刑法中。第二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刑法规定亲属容隐的合理性:1、亲属容隐符合刑法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2、亲属容隐符合自然法则,体现刑法的伦理品格;3、亲属容隐在实质意义上体现刑法的公平和公正;4、亲属容隐符合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彰显刑法的人伦关怀;5、亲属相互控告和揭发的期待可能性很小。第二部分评析了亲属容隐与法治、与放纵罪犯以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它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刑法上的亲属容隐符合亲属之间的伦理要求,体现刑法的公平正义,最终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是刑法伦理品格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亲属相犯同罪异罚——伦理品格体现之二 所谓亲属相犯同罪异罚是相对于常人之间的犯罪而言,亲属之间的犯罪有不同的处罚。本章共分二节。第一节将亲属之间的相互犯罪分为人身侵害、性侵害、财产侵害和其它侵害四类,并简单介绍了我国古代和外国刑法关于亲属相犯的处罚规定。第二节是对亲属相犯同罪异罚的理性思考。本节通过一一分析各类亲属相犯不同于常人处罚的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亲属之间不同于常人的亲伦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于常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他们之间的犯罪给予特殊的处罚是合理的。它同亲属容隐互为表里,都体现了刑法的伦理品格。 第三章 新中国刑法亲属相隐和相犯的规定 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介绍了我国现行刑法有关亲属相隐和亲属相犯的规定。第二节对我国刑法的规定进行评价,指出我国刑法没有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异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亲属容隐与亲属相犯—刑法的伦理品格罚这些体现刑法伦理品格的规定是一个缺憾。 第四章新中国刑法无亲属容隐和相犯异罚制度的根源 针对上一章提出的问题,本章主要分析我国刑法没有规定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同罪异罚的原因,并提出: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日益重视保障人权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刑法规定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同罪异罚是大势所趋。 第五章充实刑法伦理品格的建议 以前四章为基础,基于刑法本应具有的伦理品格,提出了完善我国刑法,规定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同罪异罚制度的立法构想。 结语部分 总结前面所有章节的论述,进一步呼吁关注刑法的伦理品格,在刑法中规定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同罪异罚。

  • 【分类号】D924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72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