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六经皆史”说考论

【作者】 张龙秋

【导师】 杜道明;

【作者基本信息】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 专门史, 2003, 硕士

【摘要】 本文从文本类型和学术思想史内涵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六经皆史”思想,力图对这一思想作出系统性、具体性的解释,并且论及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中的意义。 在文本上,“六经皆史”思想可以大体归纳为经皆史、从学术和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论述、经史不可偏废三大类型,这三种文本类型几乎以平行线的方式贯穿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之中。 在学术思想史内涵的分析上,“六经皆史”思想可以按学术史内部理路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理解。内部理路是从理学、心学、心学主情派以及考据学的兴起四个经学派系中分别演化出“六经皆史”思想;外部环境是“正统论”的转型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历时性贯穿。这六个因素综合构成了“六经皆史”说的复杂性。而且“六经皆史”思想还是在经学转型期来援引补救经学的重要工具。 章学诚的思想体系是在经学在最后一次复古行为之前,超前提出的学术转型要求,是在清代士大夫学者化的前提下,对社会政治秩序合法性的“泛历史化”学术补救,虽然他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但这种“泛历史化”学术补救给中国传统学术应对西学提供了一条出路,为鸦片战争以后现代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六经皆史正统论经世致用理学心学
  • 【分类号】K206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46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