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

【作者】 李璞君

【导师】 林康;

【作者基本信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3, 硕士

【摘要】 多哈木锤敲定标志着中国正式入世,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外经贸部统计,2000年和2001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连续两年超过6亿美元。截至2000年,共在境外设置企业6296家,协议投资总额112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76亿美元。尽管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中,采用新建企业的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达80%,并购方式仅占20%左右,但并购总体仍呈上升趋势。据UNCTAD《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中国大陆约有1/4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并购方式进行,而这一比重在中国香港为14%,中国台湾为10%。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并购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乃至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愈益重要。因此,对中国企业的对外跨国并购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也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约翰.H.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框架,主要从企业自身和东道国区位选择方面,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共分四章,分别是绪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案例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介绍当前国际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任何国家的企业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将其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加以分析。因此,通过对当前国际上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所面临的一般国际环境有一个了解,从而对后面几章中将加以论述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第二章,论述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也变得日益强大,逐步具备了到境外实施跨国并购的实力。其中既有向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企业,也包括浙江万象集团、华立集团等在改革开放以后崛起的民营之星。在大好的国际国内环境鼓舞下,他们挟本<WP=3>企业的雄厚实力,个个雄心勃勃,甚至有许多企业已经进入了战略实施阶段,其中的佼佼者如TCL等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与强者相比,尤其是对比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既来源于政府宏观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来自企业自身的不足,体现在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做得不够到位,也给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必须在对东道国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将其纳入自己的全球经营体系。在采用适当的政策稳定主目标企业的关键员工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海外经营专才,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并购的最终成功。第三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选取了TCL集团收购德国施奈德集团和万象集团收购美国UAI集团两个案例。选取这两个案例是为了说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几个趋势:一是并购主体多元化,这两家企业的产权性质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国有大型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说明跨国并购已经不再是少数企业的专利;二是这两家企业并购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是绕开欧盟的贸易壁垒,并购自己的竞争者,后者是收购自己的客户,实现反向的OEM,但也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两起并购都是企业按照竞争的要求做出的市场行为,说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为已经相对理性化,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第四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本章第一节主要是借鉴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价的五因素法,阐述了评价企业跨国并购环境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四个国家(国家联盟)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正在扮演或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分四节对上述四地的并购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对于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区位选择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而且正面着难得的机遇。只要中国企业能够发奋图前,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注意正确的区位选择,应该在跨国并购方面大有可为。

  • 【分类号】F279.21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137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