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网络文学热”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 黄海蓉

【导师】 黄鸣奋;

【作者基本信息】 厦门大学 , 文艺学, 2002, 硕士

【副题名】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理论应用初探

【摘要】 本文着重运用本雅明有关“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理论分析研究当前“网络文学热”现象。 本文首先从所占有的资料出发,归纳出“网络文学热”八个方面的表现,然后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学热”的六个特点,从而得出对这一现象的初步判断:当前的“网络文学热”应该被视为一种传播性意图,即日渐增多的网络文学爱好者和日益扩展的文学网站之间形成默契,向大众传播网络文学存在的事实。 为了验证上述初步判断,笔者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组织了一次有关网络文学接受情况的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网络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们对网络文学有较高的参与率,却并非出自对网络文学真正的热爱。 为了深入认识“网络文学热”作为时尚的本质与成因,笔者借鉴本雅明有关“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理论展开分析。笔者在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本雅明的相关著述中提炼出六个要点:1、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的“灵韵”(或“氛围”);2、技术复制使艺术作品产生质变,即使艺术作品脱离“膜拜价值”,转而推崇“展览价值”,并导致其“自主性表象”的永远消失。3、技术复制使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也产生了质变——由“静观玄想”(“静思”)到“消遣”。4、艺术复制品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大众”。5、技术复制对传统艺术造成了巨大冲击,促成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6、技术复制时代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文学热”在传播学上的特点及目前社会上对网络文学的争论和批评,都可以从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理论中找到答案。本雅明指出:技术复制促进了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的倾向,从而有可能促进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正是网络文学未来的方向。 本文最后考察目前网络上全新形式的电脑文艺作品,展望网络文学的前景,得出了如下结论:为了寻求自身发展的突破口,网络文学现实的、也是必然的选择是朝着超媒体、超文本方向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网络文学要在保持文学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脑及网络特有的技术长处,综合文字、声音、图像,发挥作品传播及时性、互动性和多选择性等优势。因此,今后的网络文学应该被称为“电脑文艺作品”,它是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写就,离开电脑和网络就无法生存的特殊文艺类型。

  • 【网络出版投稿人】 厦门大学
  • 【网络出版年期】2003年 02期
  • 【分类号】I02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92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