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作者】 卢瑾

【导师】 陈亚温;

【作者基本信息】 厦门大学 , 金融学, 2002, 硕士

【摘要】 论文旨在研究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图从新的角度看待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中国金融体系历史包袱沉重,不仅严重制约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程,还威胁到银行业的整体安全。因此,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化解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信贷乃至通盘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着重通过对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等方面分析不良贷款的起源。从产权角度看,产权主体的虚化间接造成内部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制度方面的缺陷带来的两大问题是“政企不分”和“内部人控制”。从信用角度看,不良资产是在以银行垄断为起点的信用体系逆向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有深刻的制度性原因。现行的法律制度强调金融市场整体的安全和秩序,强调国家的管制利益,疏忽了市场主体——银行的自主权益之维护,使借款主体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增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而信息不对称需要通过完善现有信息共享系统和培育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来完成。 不良资产在评估转移过程中,要遵循公平的原则,不以行政划拨代替市场手段,应充分考虑非确定性因素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从不良资产化解的途径看,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实现的资产证券化和引进外资化解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流动性是解决难题的方向。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不良资产的变现。通过实施现金流的分割与重组,使原始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相应地得以分割和重组,实现风险分散,吸收市场上的参与者,从而提高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效率。另外,将注意力从国内资本市场转向国际资本市场,寻求外资合作,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就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只有真正的多元化的、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过程才能产生优化资源配置且优化风险配置的稳定力。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 【网络出版投稿人】 厦门大学
  • 【网络出版年期】2003年 02期
  • 【分类号】F832.33
  • 【下载频次】22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