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作者】 林丹虹

【导师】 康国彬;

【作者基本信息】 厦门大学 , 金融学, 2001, 硕士

【摘要】 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而此问题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尤为突出。因此,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做法,探讨我国的化解思路,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当务之急。 本文第一部分运用实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和成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主要成因在于:国家政策调整和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不规范、摊派性贷款或其他政府干预;社会信用基础较差,部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经济效益差;金融监管不力,风险约束机制不完善;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结构不合理等。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借鉴美国、瑞典、波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认为我国宜采取的处置模式是:外部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内部设立风险资产经营中心。 本文第三部分重点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具体思路,而处置成效关键取决于处置手段的运用。文章指出由于我国不良贷款成因复杂、结构多样,处置中面临着不良资产规模大、资金短缺、市场规则缺位、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体系不完备、制度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状况欠佳等问题。因此,在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灵话运用推广贷款出售、积极进行不良资产出售和企业重组、合理安排债转股、大胆探索资产证券化、谨慎使用呆帐核销等处置手段,抓紧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才能真正达到化解不良资产的目的。

【关键词】 不良资产处置分析
  • 【网络出版投稿人】 厦门大学
  • 【网络出版年期】2002年 01期
  • 【分类号】F832.2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34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