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素质教育形势下山东省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 成会君

【导师】 孙晋海; 曹莉;

【作者基本信息】 曲阜师范大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2000, 硕士

【摘要】 中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而体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一时期搞好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而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更离不开高质量的职后教育。再者,从当前对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职后教育,我国也已开始由单纯的教师职前教育向重视职后教育方向转变。但就其现状来看,我国职后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培训方案尚不健全。因此,清楚地把握当前形势,深入地了解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科学地比较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际具有的素质结构和实施素质教育时应具有的素质结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不足、发现问题,进而构建相应的职后教育模式,对于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各级行政领导、教育专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研究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素质教育形势下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际具有的素质结构是:个性品质>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它反映了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个性品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相对较强,而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相对较弱。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结构是: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个性品质>知识素质。它反映了实施素质教育时,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最为重要,个性品质和知识素质也是素质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际具有和实施素质教育时应具有 的主素质结构比较,反映出目前体育教师应着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 素质,并进一步发展知识素质和个性品质。 2.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际具有和实施素质教育时应具有的子素 质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大力提高师德修养,加强外语、 计算机的学习,提高教育和体育理论水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学会推广 应用教研和科研成果,掌握教育技巧和方法,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增进心7 理健康。 3.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己取得的成绩是:体育教师的学 历达标率明显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智能结构 和知识结构有所改善。 其不足是:职后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职后教育 的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城镇好于农村、沿海好于内地; 职后教育的形式单一,接受短期培训、函授、自学、音像、卫电等多种形 式教育的教师比例较小;职后教育不能按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要来设置课?程;从事职后教育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 重心低及学缘结构有待优化等。 4.素质教育形势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模式,是针对当前山 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研究和设计 的。该模式由职后教育管理体制子模式、职后教育类型子模式、职后教育 课程子模式、职后教育师资子模式、职后教育教学方法子模式、职后教育 评价子模式构成。各个子模式拥有各自的功能。它们的良好运作能够有效 的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现状,提高职后教育的质量。

  • 【分类号】G635.1
  • 【被引频次】12
  • 【下载频次】59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