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俄国侨民诗人玛丽安娜·克洛索娃的创作主题研究

【作者】 许佳佳

【导师】 丁淑琴;

【作者基本信息】 兰州大学 , 俄语语言文学, 2013, 硕士

【摘要】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下文简称为在华俄侨文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其存在的短短五十年期间不仅出现了诸如B.别列列申,A.阿恰伊尔、A.涅克拉索夫等著名的男性作家,同时也涌现出如A.巴尔考、M.克洛索娃、Л.安杰森等优秀的女性作家。这些女性作家为中国俄罗斯侨民女性文学(下文简称为在华俄侨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华俄侨女性文学大约与在华俄侨文学同时产生。它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自身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情感世界。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哈尔滨和上海两地的侨民诗人玛丽安娜·伊万诺芙娜·克洛索娃(1903-1963)为早期在华俄侨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中国的近三十年时间中M.克洛索娃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超过二百四十首诗歌创作,出版五部个人诗集。她的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故土的无限怀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被同期在华俄侨作家赞誉为“最具公民意识的作家”。M.克洛索娃的创作主题极为广泛,涉及祖国、战争、流亡、思乡、死亡、宗教等内容。其诗作中的祖国、思乡及宗教主题集中反映了诗人对俄罗斯故土及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战争、流亡及死亡主题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生存及生命等问题的思考。相对于同期在华的其他男性作家而言,M.克洛索娃在这些主题下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男性作家则更注重事物或事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纵观M.克洛索娃的诗文,不难发现诗人的自我认同及女性情怀。其爱国主义情怀及公民意识背后是诗人强烈的国家认同,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无限推崇则是其大俄罗斯主义民族认同的体现。而克洛索娃的女性情怀则主要体现在其母性情怀,作为女性的脆弱及不同于男性作家的情感宣泄等方面。M.克洛索娃的诗作中既有对祖国及民族命运的关注,也有对战争年代下俄罗斯民众生存及生命等问题的思考,因此她应被称为俄罗斯民族诗人。

  • 【网络出版投稿人】 兰州大学
  • 【网络出版年期】2013年 11期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