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亚热带地区不同森林经营方式对氮输出的影响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orest Management Modes to the Nitrogen Output in Subtropical Region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文强杨智杰胥超李若南王全成

【Author】 ZHANG Wenqiang;YANG Zhijie;XU Chao;

【通讯作者】 胥超;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摘要】 亚热带地区是我国人工林面积发展最快的地区,但早期的皆伐、炼山、整地等营林方式加重了该区氮流失问题,探讨科学生态的森林经营方式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2013年3—5月在每次侵蚀性降雨后,对皆伐炼山造林(人工幼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人促幼林)和次生林(对照)地表径流量、氮输出浓度及氮输出通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人工幼林地表径流量是次生林的1.8~18.5倍(P<0.05),但人促幼林地表径流量与次生林无显著差异(P>0.05);(2)人工幼林地表径流中的NH4+-N、NO3--N输出浓度分别比次生林高17.1%~70.1%和36.3%~97.8%,NH4+-N、NO3--N输出通量分别是次生林的2.5~45.7倍和41.6~254.9倍,而人促幼林地表径流无论是氮输出浓度还是输出通量都与次生林无显著差异(P>0.05);(3)观测后期(5月份),次生林地表径流NH4+-N输出浓度是人工幼林的1.24~5.53倍,NO-3-N输出浓度亦有明显的升高;(4)3种森林类型地表径流中无机氮所占比例均大于60%,人工幼林尤其以NO3--N为主,平均输出比例占到55.8%。研究表明,人促幼林土壤氮源主要来自枯落物层的分解,该营林方式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表层的氮流失。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130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501)
  • 【文献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 编辑部邮箱 ,2019年03期
  • 【分类号】S750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5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