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生态修复中的价值标尺与机制创新——汶川地震灾区生态价值补偿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寰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 灾区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区域,是人与自然矛盾集中表现之处,经受了由诸种自然因素与社会人为因素相互交叉作用所导致的灾变,灾区的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恢复离不开区际的补偿。生态建设恢复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掌握恢复项目与成本,并将成本分化是生态恢复建设中的关键。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分析了灾区生态补偿的空间尺度、生态修复价值补偿尺度和生态补偿价值的机制创新,并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特征,提出灾区生态价值补偿的管理机制,使今后各种灾区生态价值补偿都能及时有效开展。

【基金】 2008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的对策研究”(编号:2008GXS5D13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灾后四川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编号:SC08B5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区际和谐的生态补偿金核算与制度创新研究”(编号:20070421144)阶段性成果
  • 【文献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3期
  • 【分类号】X321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34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