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报告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刘洋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团委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al organization,缩写为NGO)在"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具有快速反应与自主参与、填补信息缺口、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造血"能力恢复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前期的无序涌入和后期的大量撤离、与政府合作的"两极化"、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和内部管理薄弱、资金筹措困难和来源有限等问题。建立全国性灾后重建NGO管理机制、畅通NGO注册渠道、加强NGO内部管理与自身能力建设、增进NGO的社会认知和认同以及树立NGO的志愿服务精神等,对构建中国特色的NGO发展模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

【基金】 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校级项目“灾后重建志愿者保障问题研究”(批文号08MSW24)之研究成果
  • 【文献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编辑部邮箱 ,2011年05期
  • 【分类号】X43
  • 【被引频次】12
  • 【下载频次】73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