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四川西部断块结构及其控震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文德华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摘要】 四川西部地区第四纪以来抬升,平均幅度达3500米左右,成为年青的青藏高原块体的一部分。在整体抬升运动的背景下沿部分边界断裂发生了不同幅度差异运动和水平运动。本文研究了本区的新生代建造特征、活动构造地貌、新构造发育历史、主要断裂特别深大断裂带的差异活动和水平运动幅度、速度进行了活动断块结构动态分析,进行了断块划分。指出:四川东部和西部的大面积快速抬升运动幅度有明显差,强烈的抬升是强烈差异运动的基础,差异运动表现都集中在西部,东、西分界带即青藏高原块体东边界,差异活动最强,也是我国南北地震带上的重要地震地质标志。新构造活动的方式在时间进程上有交替活动的趋势,即一个时期以差异抬升运动为主,另一个时期则以挤压水平滑动为主,主要表现在边界断裂上,前者控制断陷谷、断陷盆地的发展,为物质堆积期,后者控制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为物质变形期,断块区内部,一般表现为整体活动,是相对稳定区。边界断裂表现了明显的继承性,差异活动主要沿深大断裂带展开,但继承性又不是完全重复,运动的性质、规模、方向等又表现了新生性特点,如断裂活动的分段性、迁移性等。断块活动随着时间进程变化,空间范围也发生一定变化,并受着区域应力场的严密控制,指?

  • 【文献出处】 四川地震 ,EARTHQUAKE RESEARCH IN SICHUAN , 编辑部邮箱 ,1994年01期
  • 【分类号】P315
  • 【下载频次】46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