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的地壳结构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利用布置在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的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资料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这一地区的地壳厚度和地壳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各台站下方的Moho震相可以被清楚地识别,Moho深度向东南方向逐渐变浅,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43km一直减小到邻近秦岭北缘的30km左右.地壳结构和Moho形态特征在横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区可以分为4个部分:(Ⅰ)在鄂尔多斯块体内部,Moho平缓连续,深度在40km左右,具有稳定克拉通地壳的特征;(Ⅱ)渭河-山西地堑,Moho出现上隆,上隆幅度3km左右,地壳减薄,可能是由上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Ⅲ)熊耳-伏牛山地区,Moho平缓连续,深度在36~33km之间,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地壳结构相对简单;(Ⅳ)邻近秦岭北缘的的河淮盆地,Moho呈现出强烈的不连续特征,横向结构差异明显,平均深度约31km.另外,位于构造边界的两个台站(st11和st18)的下方,Moho呈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能受到边界断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地壳结构在横向上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对研究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不同块体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接收函数地壳结构Moho界面H-κ叠加CCP偏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4021)资助
  • 【文献出处】 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编辑部邮箱 ,2012年01期
  • 【分类号】P313.2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24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