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地区环境考古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段河流两岸考古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史前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对考古遗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古人类活动和古文化发展.野外调查、年代测定、100块河床砾石古流向分析以及考古发掘结果,揭示了大宁河大昌段河床早期可能发育于双堰塘一带,大概30kaBP后开始逐步向西摆动,直至现在的位置.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大宁河大昌地区古文化中心也发生多次迁移.西周时期,大宁河东岸是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时期,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先民生活范围不再局限于河流东岸,文化中心西移,张家湾遗址区则成为汉代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后期,该区发生洪水泛滥,迫使先民由低处迁往高处,汉晋墓葬由于河床西移和数次洪水冲刷,其表层松散沉积物已被冲刷殆尽,而出露于现在河床东岸的河漫滩上.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90411015和305903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0110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批准号:20050284011);南京大学重大基础预研项目(编号:020900520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SKLLQG0503);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测试基金(编号:0209001309)资助
  • 【文献出处】 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编辑部邮箱 ,2008年S1期
  • 【分类号】K872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314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