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裂陷过程及裂陷期延迟机制探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依据最新地震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计算了南海北部深水区3条测线的构造沉降量.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于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虽然南海于32Ma开始扩张,但陆缘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此时没有减小反而增大,23Ma左右才显著减小,暗示裂陷作用一直持续到约23Ma才结束,地层厚度资料同样反映出这一现象,即裂陷期出现了延迟,热沉降开始时间滞后.认为形成该现象的机制可能有3个:(1)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强度很弱,塑性相对较强,对南海扩张造成的应变衰减反应延迟;(2)岩石圈分层独立伸展的差异性可能也是导致裂后热沉降滞后的原因;(3)南海扩张脊在24~21Ma之间的向南跃迁及对应的海底扩张增速事件进一步诱发了研究区23Ma左右大规模裂后热沉降的开始.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批准号:KZCX2-YW-2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7CB411703)
  • 【文献出处】 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编辑部邮箱 ,2008年19期
  • 【分类号】P618.13
  • 【被引频次】23
  • 【下载频次】62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