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of neoproterozoicrifting depression group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ir formation dynamics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裂陷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上,与上覆显生宙盖层构造格局迥异.受正断层控制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垒堑相间的构造样式,从东北到西南可分为NWW、NEE、NW向展布的三个裂陷群,地层最大厚度可达4100m.从南华纪到震旦纪主要断裂继承性活动,断陷沉降中心沿断裂向东迁移,震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断裂活动减弱至停止.断裂走向及沉降中心展布表明,新元古代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分别处于NNE-SSW、NNW-SSE向拉张古应力场(相对现今),并伴有顺时针旋扭作用.根据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岩浆活动、裂陷充填沉积物及与航磁异常的协调性分析,裂陷的构造属性多以大陆裂谷及陆内断陷为主.裂陷的主要发育期在0.8~0.61Ga,其形成与南阿尔金-西昆仑洋、南天山洋的初始打开为响应,且是Rodinia超大陆主要裂解期的产物.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2121、41630207);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编号:JYYWF20180903、JYYWF20182103);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科研项目(编号:KY2013-S-02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5002101、DD20160022、DD20160169、12120115026901)资助
  • 【文献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Terrae) , 编辑部邮箱 ,2019年04期
  • 【分类号】P618.13
  • 【网络出版时间】2019-01-23 08:54
  • 【被引频次】9
  • 【下载频次】39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