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华北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震驱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确定古地震存在的关键证据之一.拒马河流域野三坡地区雾迷山组中识别出2个软沉积物变形事件层,分别位于雾迷山组的底部、岩性段Ⅰ的顶部.典型的变形构造有丘槽构造、水压破碎构造和液化脉构造.丘槽构造可进一步分成2类:一是发育于潮坪带、伴生液化构造、且槽内充填原地沉积物的Ⅰ型丘槽构造;一是发育于斜坡带、无液化构造伴生、常被地震海啸沉积覆盖的Ⅱ型丘槽构造.水压破碎构造伴生流化砾岩坨、底辟沙侵和塌陷断裂.液化脉可划分出侧向滑移和水压破裂2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形态、位态及发育层位特征表明,它们的驱动机制最有可能是地震活动.迄今,已发现的雾迷山组震积岩大多沿燕辽裂谷西缘控盆断裂分布,指示软沉积物变形与西缘控盆断裂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据此,进一步探讨了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地质意义.

【基金】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批准号:2003130000055)
  • 【文献出处】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2007年03期
  • 【分类号】P542
  • 【被引频次】45
  • 【下载频次】60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