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多断裂破裂的近地表同震滑移及滑移分解

Co-seismic slip and slip partitioning of multi-faults during the M_S8.0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桂华徐锡伟于贵华安艳芬袁仁茂郭婷婷高翔杨虎谭锡斌

【Author】 Chen Guihua, Xu Xiwei, Yu Guihua, An Yanfen, Yuan Renmao, Guo Tingting, Gaoxiang, Yang Hu and Tan Xibin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摘要】 为深入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构造运动机制,我们选取典型的观测点,利用多种地质地貌标志测绘分析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裂的近地表三维同震滑移矢量。结果显示,北川-映秀断裂上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北西盘沿88°方位角水平滑移2.58m、垂直滑移3.70m;安县-灌县断裂上的白鹿-汉旺破裂北西盘沿134°方位角水平滑移1.63m,垂直滑移2.00m;小鱼洞破裂带南西盘沿76°~79°方位角水平滑移2.15~2.71m,垂直滑移1.36~1.51m。平行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和白鹿-汉旺破裂段合计形成1.72m右旋走滑和3.49m垂直断裂带的NW向水平缩短,总滑移方向(106°)与断裂带整体走向(42°)呈64°夹角,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处于斜向挤压的构造环境。结合震源过程反演成果的分析显示,斜滑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和逆冲型白鹿-汉旺破裂段可能是在汶川地震最大的一次子事件过程中以滑移分解的形式同时破裂形成的,滑移分解作用使两条断裂以斜滑与逆冲组合的力学性质产生破裂而非相同性质的斜滑破裂。小鱼洞破裂以低角度斜滑为主,可能是安县-灌县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以滑移分解形式同时破裂的纽带。小鱼洞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长期处于斜向挤压的构造环境的产物,不只是逆冲断裂系中的简单捩断层。

  • 【文献出处】 国际地震动态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10年06期
  • 【分类号】P315.2
  • 【下载频次】86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