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汶川大地震后遗体处理中卫生防疫工作的体会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特别重大的损失。由于时值初夏,地震灾区午间温度高,人和动物尸体在细菌作用下很快发生腐败,产生恶臭。其中尸碱(包括尸胺、腐胺、神经碱、草毒碱等)可致人体中毒、污染水源,为防止由于饮用被腐烂尸体污染的水而致中毒,水源周围必须彻底清除掩埋的尸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因此,尸体的清理、运出和卫生处理,在灾后成为抗震救灾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移运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防止传播传染病和污染环境的卫生原则[1]。由于救援部队紧急进入灾区,灾情不明,加之装备和防护用品缺乏,很多战士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搬运遗体,因皮肤直接接

【关键词】 卫生防疫遗体消毒
  • 【文献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1期
  • 【分类号】R82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5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