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

【作者】 童丹

【导师】 吴克礼;

【作者基本信息】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俄语语言文学, 2009, 博士

【摘要】 本文由引言、正体、结语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于本论题研究背景,本文选题的动因及研究意义,采用的方法等作了介绍。“正体”共分五章。第一章从中外古今考察了意象的沿革情况,界定了意象的内涵和外延,考察了意象在诗歌创作和翻译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指出意象对于诗歌翻译的重要作用,认为完成诗歌翻译的基本工作是做好意象的转换。第二章从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则入手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问题。指出意象的本质从心理学上来说是诗人心理世界的符号化投射,意象的转换其实是译者与诗人心灵上的互动,剖析了这种心灵互动的流程和结果。提出意象转换的三原则:1)在把握诗词的整体性前提下,理清意象链,保持作者思维的连续性;2)抓住核心意象-全诗的格式塔质;3)挖掘深层意蕴。第三章从格式塔心理学闭合性原则出发,分析译者进行心理闭合的“完形”心理,探讨诗人通过意象留给读者的审美空间,指出意象含蓄蕴藉的特点,对译者“完形”尺度做出规范。第四章从意象转换的角度大致把译本分为四种类型:“象”似“意”达,“象”异“意”似,“象”似“意”异和“象”异“意”异。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第五章从语言文化学先例理论视角分析了中国古诗词意象中极为丰富的先例现象造成的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问题,并从意象外部表现形式和诗人风格再现方面论述了意象转换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认为最大程度地弥补原作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流失是翻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结语中对本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详细的综述,指出本论文的创新和突破之处,并对该课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作了分析。

  • 【分类号】I207.22
  • 【被引频次】8
  • 【下载频次】34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