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企业兼并论

【作者】 毕肖辉

【导师】 王珏; 王东京;

【作者基本信息】 中共中央党校 , 经济学, 1996, 博士

【摘要】 本文最初的选题冲动,来自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关注和对经济体制改革取向的思考。可要弄清中国的企业兼并问题,就须把它置于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即企业兼并一般的“普照之光”之下。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兼并是企业行为。所以,寻求兼并与企业制度类型及其产权结构状况的理论联系,既是本文的基本任务,亦属本文最具特色的部分。可另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的行为又必然受到政府偏好的影响。为此,探讨企业兼并与政府制度供给的一般原理,也是本文不可或缺的内容。研究一般是为了服务于特殊,或者说,是为了更好地把一般与特殊结合起来。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兼并的现状,把握中国企业兼并的未来就成了本文的最后归宿。以上便是本文叙述的自然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 除序章之外,本文是通过7章结构来展开对企业兼并问题的论述的。 序章实际上是一个“引子”。因为在其中仅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识、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等。 作为开篇章,第一章从企业制度演化的角度对西方企业兼并的历史进行了透视。而在审视兼并史之前,首先对兼并概念作了限定,并给出了兼并与企业制度间的联系环节,即提出了企业兼并度假说。 广义的兼并概念涵盖收购的内容,属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范畴,因而本质上是企业间的产权交易,即企业间为获取控制权而展开的竞争。产权交易有全要素交易和股份交易之分,相应地,兼并也就有全要素兼并和股份兼并之别。 企业兼并度即企业兼并行为的强度,是指由企业制度类型所规定的企业兼并动机的强弱和兼并能力的大小。企业兼并度是可以衡量的,其衡量指标主要有产权分散度、产权流动度、债务责任度、经营能力度和组织稳定度等。企业制度类型不同,兼并度就不同;兼并度不同,兼并行为的特征就有差异。具体而言,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兼并具有分散性和间断性,而股份公司的兼并则表现为集中和持续。历史地看,随着主流企业制度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间的顺序更替,兼并的类型也就由分散、间断走向集中和持续。 现实地看,三种企业制度又是相互并存的。在这种并存结构中,兼并的横向分布星非均匀状态,即兼并是群集或极化于股份公司的。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只是西方国家企业制度系列中的基本系列,在此之外还有由合作企业和国有企业等组成的企业制度补充系列。在这一总的并

  • 【分类号】F271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45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