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

【作者】 郑岩

【导师】 杨泓;

【作者基本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2001, 博士

【摘要】 20世纪初以来,田野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其壁画包括彩绘壁画、模印砖和画像石等多种形式,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魏晋南北朝历史和古代美术的认识。本文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全文分为上编和下编。 上编以四章的篇幅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期和分区研究。将壁画墓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有的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第一章为东北地区,该地区的壁画墓主要分布在辽阳和朝阳两地,辽阳地区的壁画墓与东汉壁画墓衔接紧密,年代较晚的为西晋时期,共分为三期.朝阳地区的壁画墓材料不多,为三燕遗存.这一地区的高句丽墓暂不包括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第二章为西北地区,该地区的壁画墓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酒泉和敦煌等地,为曹魏至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可分为三期。此外在新疆吐鲁番也发现少量北凉时期的壁画墓。第三章为南方地区,该地区的壁画墓主要集中在南京一带,时代从东晋延续到南朝晚期,分为三期,此外在河南、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地也有一些重要的发现。西南地区的蜀汉和南朝画像石墓未加以讨论.第四章为中原地区,该地区北魏迁洛以前的壁画墓发现较少,北魏晚期的壁画墓主要集中在洛阳地区,随着北魏的分裂,又形成了东魏-北齐墓、西魏-北周墓两个系统,分布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由于资料太少,各小区内的壁画墓未作进一步的分期。此外,还附带讨论了北朝时期有画像的葬具。 在上编所建立的时空框架的基础上,下编对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第五章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关系,通过对壁画图像主题的比较,分析该地区在转移保存中原文化传统过程中的意义,同时还涉及墓葬与佛教信仰的关系等问题。第六章着重分析邺城地区规格较高的东魏北齐壁画墓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邺城规制”的概念,并通过与其他时代及地区壁画墓的比较,从一个局部观察到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第七章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为例,对壁画题材进行分析,认为这些高士画像具有象征意义,与升仙的观念密不可分。第八章以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为例,探讨了中外文化交流问题,指出这批散存的画像石原属于一具石棺,有的图像与隋代粟特人虞弘的石棺出于一源,由此观察了外来文化影响下内地丧葬美术所发生的变化。

  • 【分类号】K879.9
  • 【被引频次】14
  • 【下载频次】542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