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德语学习者篇章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

【作者】 陈鹤

【导师】 钱敏汝;

【作者基本信息】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德语语言文学, 2014, 博士

【副题名】一项基于语料库和三语习得的研究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多语化和多种语言习得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在拥有诸多国家和语言多样化的欧洲,甚至在中国,学习多种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多种语言间的互动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对掌握了三门、甚至超过三门语言的学习者进行研究成为了一些语言学和教学法领域的新的主题。本论文从“第三语言”这一概念出发,尝试在篇章语用学的框架下,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中出现的词汇错误进行研究。本研究有三个目的:首先,研究作为母语的汉语和第一外语的英语对中国德语学习者的词汇错误有着怎样的影响;其次,研究学习者在作文中出现不同类型的词汇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的目的是研究学习者如何能够更有效率地习得德语词汇。本论文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篇章语用学中的动态篇章观、三语习得中的语言间的互动性、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一直以来都普遍运用的错误分析领域的理论共同构成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在实证部分,本论文选取了全国德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大学生作文作为语料。在分析部分,本论文借鉴了三语习得领域和错误分析理论中的词汇错误的分类方法,并考虑了汉语的语言结构特殊性,把学习者的错误类型分为了五类:借用错误、语义错误、混淆错误、习语错误和仿造错误。实证部分在语料数字化的基础上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软件对这些词汇错误进行手动标注、分类、分析和检验。本论文在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的研究结果:第一,在学习者出现的各种词汇错误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语义错误,所占比例最低的是借用错误。同时,出现比例较高的错误类型证明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的困难所在;第二,学习者已经习得的语言对词汇错误均有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来自于德语内部规则的泛化,其次是来自于母语汉语的影响,而来自于英语的影响相比较最小;第三,学习者出现词汇错误的数量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呈现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学习者水平越高,在作文中出现的词汇错误就越少。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证明,高水平的学习者和低水平的学习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本论文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创新尝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研究是在若干学科的理论基础上进行,除了蓬勃发展的篇章语言学和错误分析理论外,还使用了上世纪末新兴的科学理论,即语料库语言学和三语习得。多个理论基础和不同角度框架下的研究主题有助于全面和深入地阐释研究问题。第二,以往在研究德语习得时大多采用的是二语习得理论。而中国的特殊情况,也就是德语学习者在习得德语之前已经在中小学至少接受了六年的英语教育,却被忽略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二语习得的理论是不合适的,因为必须把英语对学习者在德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也考虑在内,同时要有三门语言间的互动。第三,三语习得领域的专家之前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进行了研究,他们通常把词汇错误分为四类。汉语作为母语的特殊性是本文的一个要点,因为汉语和德语、英语不属于同一个语族,同时又具有特别的语言结构。因此,结合这个特点在本研究中增加了一种新的词汇错误类型,即主要是和介词错误有关的习语错误。第四,在德语语料的实证分析过程中,运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标注软件和检索程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分析的精确性和客观性。第五,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词汇习得方面的困难。针对目前中国德语课堂的教学现状也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也为帮助学习者如何更有效率地习得德语词汇提供了新的视角。

  • 【分类号】H35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77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