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摘要】 <正>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此外,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局,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据国外统计,欧洲心衰患者占总人口的5%,美国心衰患者总数达50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万,其中NYHA分级Ⅳ级的患者年内病死率高达50%,其5年生存率低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心力衰竭无确切统计,心力衰竭的治疗占用了大量医疗及社会成本。
- 【文献出处】 中国医刊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14年06期
- 【分类号】R541.6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