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ARDS足月儿实施通气(IPPV+PEEP),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呼吸参数调节、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ARDS患儿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青紫,胸部X线揭示肺弥漫性肺浸润影、透亮度降低或支气管充气征,严重者双肺野密度一致性增高等;机械通气时通气参数初调为:吸气峰压(PIP)(23.6±0.03)kPa,呼吸未正压(PEEP) (0.40±0.09)kPa,平均气道压(MAP)(1.04±0.24)kPa,吸入氧气浓度(FiO2)0.63±0.18,吸气时间(Ti)(0.60±0.21)s,通气频率(VR)(40±5.8)次/min。6 h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5.33±1.10)kPa升高至(7.35±0.06)kPa。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脑室内出血(IVH)、气漏、肺出血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分别为35%、15.0%、9%、9%和9%。治愈率为85.0%,病死率为9%。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治疗方案对ARDS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 【文献出处】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10期
  • 【分类号】R722.1;
  • 【被引频次】8
  • 【下载频次】4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